365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365书包 > 大流寇 > 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烧眉毛的摄政王

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烧眉毛的摄政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左右不过是个闲棋。

然而让陆四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最大的敌人满清此时于北京召开了入关之后的第二次议政王大臣会议,会议的主题竟然是与他淮军有关。

上一次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召开还是去年七月,会议主题是迁都和八旗将士封赏的相关事项。

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实际是多尔衮并不希望的,因为那样意味他这个摄政王的权力会被削弱,毕竟王公大臣会议做出的决定哪怕他是摄政王都不能更改。

多尔衮试图阻挠这次会议的召开,但形势的急转直下却让很多满洲王公大臣一致决定必须要召开大会。

究其原因就是淮军高杰部的突然北上彻底搅乱了清军在北直的布防,并使京畿暴露于淮军兵锋之下。

因为弄不清北上的淮军到底有多少兵马,加之各地求援急报如雪片往京师飞,一向老成持重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找到多尔衮,提出“宜乘我国掠占中国多地,大肆屠戮,劫掠财富,留一二亲郡王以镇燕都,余大军还守盛京,或退保山海关,可无后患。”

济尔哈朗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不认为大清真的能够入主中国,所以有必要召回大军,将于中国各省掠得财富尽皆运出关外,只确保北京附近及山海关,其余地方一律放弃。

“前番山东称淮贼不过土寇,乌合之众,今这乌合之众连败我八旗军,更斩肃王、恭顺二王,使我八旗折损近万,现英王、豫王统大军在外,京畿空虚,无有兵马可以御敌,倘不及早准备,万一贼兵临北京,睿王何以保全这城中的八旗家眷?”

“先帝曾言,若得北京,当以根基,以图中国!“

阿济格同多铎那里接连奏捷,打得李自成的顺军主力狼狈逃窜,使大清据有晋、陕二省,西北之地用不了多久也可传檄而定,如此大好局面,岂能因为一支淮贼北犯就全盘放弃?

多尔衮当然不同意,一面安慰济尔哈朗他已檄调盛京留守兵马入关拱卫京畿,一面则急令从陕西回师河南的多铎赶紧调兵入北直堵截淮军。

只私下里,多尔衮对局面也感到忧虑,对何洛会等亲信道:“先帝在时常言要一统中国,何谓一统?今日看来,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耳。”

多尔衮这是担心多铎部不能及时回防,真会叫那北犯的淮贼逼近北京城。此时也是后悔,当初不应该让阿济格将北直、京畿、山西绿营兵尽数调走,否则大可将这些绿营抽来堵塞抵挡。

但另一方面多尔衮却又庆幸自己让阿济格把绿营兵带走是正确的决定,洪承畴、张存仁的塘报上说沧州、河间、霸州、顺德、大名等地多有绿营兵叛乱,为淮贼张目搅乱地方,致使情报不明,调御不力。

所以要是那几万绿营兵还在京畿附近,未必不会像南边那些绿营作乱。

这真是自相矛盾的心思。

宁完我、范文程等人这时却不敢乱说话了,当初他们称摄政王将大军尽数外派,造成京畿腹心空虚,外强中干,易使山东贼趁,如今事实证明他们的看法是对的,却不敢就此再进言,均是怕会惹摄政王恼怒。

这些大学士,对汉人的经典太过了解。

淮军高杰部北上后搞出的声势太大,兵分两路,以马骡为代步工具,所过之处,根本不攻占有驻军把守的城镇,只在城外乡野烧抢,破坏,残酷搜刮,手段比之满洲人还要恶劣。

更有高杰部下李延宗部千余人竟剃发蓄辫,冒充清军四处活动,诈开多处县城,弄得人心惶惶,谁也不知是真辫子还是假辫子。

随着淮军的深入,各地民众反清斗争也是风起云涌,这中间除了淮军对当地清军统治的摧毁,更有以高进为首的北地锄奸队的鼓动。

几乎是与高杰部北上同时动作,北地锄奸队于北直各处开展对清廷地方官员的刺杀,更是明目张胆的于城墙、道路必经之地张贴淮军发布的九品汉奸令,民间凶悍之士,胆大之徒,土匪强盗、绿林好汉、侠义之士纷纷出没,照榜令刺杀地方降清官员。

不到半个月,竟搞得不少州县的清廷地方官主动割辫弃印潜逃。

这些弃官不做的地方官又进一步瓦解了清廷于北直的统治,更要命的是,正月十九日,盛京急报,有贼兵数万自海上犯金州,扬言要尽起大清祖坟。

多尔衮这下真是火烧眉毛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