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替岳飞计算他的具体收入情况:
首先,岳飞任武胜军、定**两镇节度使的收入。
节度使在宋代虽然是虚衔,但是却是军人的最高荣誉。在宋代,任节度使者一年至少要在五千贯铜钱左右,这五千贯铜钱也就相当于五千两银子。
也就是说,岳飞的这个两镇节度使让他每年至少有一万两银子的收入。
其次,岳飞被晋封为武昌郡开国公。
这个公爵可是有着六千一百多户的封地,以每户每月要有二十五文的俸禄,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两银子,这里一年又是一千八百多两的进账。
另外。岳飞拜为太尉、开仪府同三司,每年就要再多加一千二百两银子。
还有,节度使每个月有一百五十石的粮钱。南宋初年,米价大概在一石二两银子左右。也就是两贯铜钱。
这样算来。岳飞每年又多了三千六百两银子的收入。
综上所述,岳飞每年单是俸禄就有一万六千六百两白银的收入。
这个数字。还漏掉了最大的一笔,利息收入。
根据宋史记载,岳飞曾使他一个回易官叫李启的开利源,鄂州公使、激赏、备边、回易等十四库。每年收利息达一百十六万五千多贯;鄂州关引、典库、房钱、营田杂收钱,襄阳府酒库、房钱、博易场每年收入共四十一万五千多贯。
这些利息收入,可以看做是岳家军的收入,也可以算是岳飞本人的私人收入,反正当时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其他军头都是这么干的。
如此一来,岳飞每年又多出了一百六十万两白银的用度。
一百六十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
曾经有历史学家曾经考据:还按购买力算,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一百五十到两百二十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三百到八百元元;而宋朝是六百到一千三百元;盛唐时期是两千到四千元。
随着朝代的更迭。银子的购买力在下降。
按照这个计算公式,岳飞的收入岂不是数以亿计?
......
岳飞既然这么有钱,他一家人的用度又是如此的勤俭,那么。他的那些俸禄收入都用在哪里呢?
《岳武穆公遗事》上记载着这样一件小事:
有一天,幕僚长黄纵看见岳飞指挥军士不断地从他自己家里往外搬运物品,以为他是要搬家,上前一打听,原来他是要将这些物品全部变卖。
“宣抚很缺钱花吗?”黄纵奇怪地问。
有一天,黄纵看见岳飞指挥军士不断地从他自己家里往外搬运物品,以为他是要搬家,上前一打听,原来他是要将这些物品全部变卖。
“急等钱用。”岳飞答。
“准备购买什么呢?动用到这么大的一笔款子。”
“交付军匠的工料钱,打造良弓两千张。”岳飞简捷地说。
黄纵更加奇怪了:“既是军用器械,这钱应该由政府出,哪用得着你掏腰包?”
岳飞说:“官钱要打多少个报告才申请得来啊,我等着急用,所以就先这样了。”(“几个札子乞得,某速欲用,故自为之。”)岳飞的回答让黄纵感叹不已。
根据记载,绍兴四年的第一次北伐,朝廷预支了“钱六十万贯,内以二十万贯”作为战后的奖金,可战事结束,一算,“钱已支九十七万五千贯去讫”,超支了足足三十七万五千贯。
这超支了的三十七万五千贯全是由岳飞从自己的口袋里拿的。
在岳飞看来,只有“颁降功赏”,才能“使人蒙恩”,“庶得将士尽力”,“恐将士之赏薄,不能无觖望”。在政府拨款不到的时候,他就经常将“所得锡赉,率以激犒将士,兵食不给,则资粮于私廪”。
一次,赵构在岳飞跟前叹道:“天下未太平。”
岳飞当即应道:“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
这句话也是岳飞一身正气的写照,清乾隆帝对这句言简意赅的话大为赞赏,称岳飞是,“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史家称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己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堪称“嘉言懿行彪炳于史册,垂楷模于后世也”。
。
ps:
谢谢zhuxyhh01大大、独孤飒霜大大、龙腾虎跃马到成功大大、靓女007大大、hans2006大大的打赏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