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吴乞买提出的这个条件,无异于让南宋小朝廷直接举手投降。这根本不是一种和谈的态度,而是在羞辱对手,直接向谈判的对手狠狠打脸。
无奈之下,南宋的特使们只好蒙头灰脸地赶回江南。
金兵再一次南侵宋朝了。
此时此刻,最得意的当然是伪齐皇帝刘豫。这位傀儡皇帝在出兵之前还发布伪诏,扬言要“直捣僭垒,务使六合混一”。
刘豫居然南宋朝廷形容为违章建筑物,太有才了。
金、齐联军的出兵路线,最初制定的计划是经由顺昌转趋合肥,再犯历阳,然后从采石渡江南下。
这一条路线,就是完颜兀术上回“搜山巡海抓赵构”的南侵线路,可以说是故地重游,连向导都不用带。
然而,李成对于襄、邓地区的失败,记忆犹新,很清楚岳家军战斗力之可畏。如果按照上述路线进军,岳飞的部队很可能由襄阳出师,让联军遭受到腹背受敌的困局,这是应当着重考虑的事情。
李成的建议很快就被完颜兀术接受了。原因很简单,对于岳飞这个老相好,完颜兀术一直都是心有戚戚然,能不见就不见。
于是,金、齐联军又改变计划:由汴河直趋泗州。渡淮河之后,以主力扼守盱眙,分兵去攻取滁州、和州和扬州,然后再兵分两路:往西从采石渡江攻建康,东从瓜州渡江攻京口。另外,还要分兵东下, 去掠取海州和楚州的粮米。
这个刘豫好大的胃口,还真想灭了南宋朝廷。
......
金、齐联军大举来犯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江南。结果是,南宋朝廷举朝震恐,很多官员一起上奏,要求赵构“散百司而他幸。”
什么叫“散百司而他幸”?
用白话文来说,就是让小皇帝把朝廷的各个机构全部解散。自己逃亡去吧,逃得远远的,越远越好;我们这些当官的就不陪您玩了,至于官员们的遣散费。这个当然是不能少的。
哈哈哈哈,高宗皇帝立朝也有好些年头了,到底养了一批怎样的官员出来,简直是连猪狗都不如!
当然,朝中也不全是胆小鬼。对于逃跑的意见,当朝宰相赵鼎坚决反对,说:“战而不捷,去未晚也。”
唉,这个高宗皇帝,又换了一位宰相。
与其他官员的惊慌失措不同。赵鼎的意见有着大量的数据支持。
在当时,南宋朝廷东南地区有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三支大军,另加杨沂中神武中军等,兵力总计十五万人以上。
这样的兵力,比西部战场的吴玠。中部战场的岳飞多出了好几倍;既然吴玠和岳飞都能相继取得胜利,为何在东部的战场上还要不战而逃?
赵鼎无疑是个主战派,从他之前对岳飞的欣赏和支持就可以知道;赵鼎更是一个激进派,他还抛出了一个更辣的观点:让皇帝御架亲征。
宰相为百僚之首,一言而定九鼎。
而且,赵鼎的演说又是那么的慷慨激昂、撩动人心,不但把朝廷里的逃跑说法给否决了。还点燃了小皇帝那颗战斗的心。
小皇帝不小了,如今也已经三十多岁了,从吴玠和岳飞的奏报上看,女真人都是欺善怕恶之徒,当他们碰到强硬的对手,他们也会害怕。也会逃跑。
皇帝御架亲征,击溃强大的敌人,这是何等的荣誉。
皇帝也需要荣誉,也需要把自己的功劳载入史册,名垂千古。更何况是孔武有力,箭术超群的高宗皇帝!
于是乎,高宗皇帝脱口而出:““朕为二圣在远,生灵久罹涂炭,屈己求和,而虏复肆侵凌。朕当亲总六军,往临大江,决于一战!”
......
皇帝金口玉言,这事就算定了下来,而下面要确定的是主帅的人选。
谁来担任主帅,这可是个头疼的问题。
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这三位主将都有当主帅的资格,但是他们相互不服气,而这场战斗,很明显要三大集团军齐心协力,才有获胜的可能。
那么,谁才能有资格来指挥和调动这三位大帅?
想来想去,赵鼎向皇帝推荐了一位人选,他就是张浚。
虽然他是福田之役战败的主要负责人,虽然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他曾经当过刘光世、张俊、韩世忠这三个人的领导。
在几年前的“苗、刘事变”中,正是张浚领头,率领和统筹群臣班师勤王;当其时,无论是刘光世、张俊、又或者是韩世忠,全部都奉张浚的军令行事。
因此,由张浚来当此战的主帅,起码在名义上能够服众。
......
这段时间张浚的日子并不好过。
福田战役的先赢后输,再加上和尚原和仙人关两次战役的大胜,让吴玠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西北王,而张浚只好回京复命。
到了京城,张浚才发现,原先那些军头,包括韩世忠在内,都已经羽翼丰满,对自己甚为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