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夫子摇了摇头,“不用说这么多,说不借,就是不借。”
“这宝贝,我视若性命,是绝不会外借的。”
陆先生、王夫之见陈夫子这么说,都知道,是绝不可能把这件文宝,从陈夫子的手中借出来了,都暗自叹息了一下。
“不借就不借,可是你刚刚说过,我们可是随时都可以前来陈府观摩的。”
陈夫子点头,“当然,你们都可以到府中来,细细的揣摩,只要不带出去,就行。”
陆先生、王夫之道,“那就好,你赶快拿出来,放在案板上面,我们细细的感悟一下,其中的才气和灵光,还有那天地降临下来的道韵,对我们的儒道修为,大有裨益。”
陈夫子取出文宝,把案板擦拭的干干净净,又清洗了一遍手和脸,这才恭恭敬敬的,把这一篇《师说》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案板的中间的位置。
这案板通体是一种紫青之色,乃是珍贵的木材打造而成,上面被收拾的干干净净,只有一篇《师说》摊开,放在上面。
顿时有着条条才气,从上面射了出来,宛如一条条白色的丝带一般,丝带上,更是灵光莹莹,点缀其中。
而在才气灵光中,有着道道神秘的符文悬浮起来,闪耀着莫名的流霞神光,充满了儒道至理。
若是能够参悟其中一二,必然受益匪浅。
“真是绝世的儒道瑰宝,世之罕见,也唯有师父,能够视若平常。”
儒道瑰宝中,蕴含着一位读书人明了的道和理,而想要明悟其中一种道理,读书人往往需要穷首皓经,用尽一生的时间去钻研,去完善。
纵使成了传世大儒,真正的大家,也往往没有几篇传世之作,不是传世之作,几乎难以形成儒道瑰宝。
但是这种情况,对杨晨而言,仿若不受任何的限制。
杨晨自崛起以来,信手写出,就是传世篇章,蕴含着种种的道和理。
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陈夫子、陆先生、王夫之围绕着案板端坐在了那里,半闭着眼睛,任由《师说》文宝中,散发出来的才气缠绕,灵光照耀。
他们默默的念诵着这一篇文章的每一个字,使自己的心神,全部的沉浸其中,感悟其中的道和理。
随着心神沉浸其中,他们的脸上露出一种明悟的笑容。
……
而杨晨离开了陈府的大院之后,并没有去其他的地方,而是直接的返回自己的家中。
回到家之后。
杨晨便取出来自己写的《天工开物》这部书。
这部书,他才写了几章,还有着很多的内容,没有写出来。
他准备坚持一段时间,尽快的把这部书写完,待写完之后,他就准备折返长生谷中闭关修行。
现在的他,已经修行到了引气入体的大成境界,需要静下心来,铸就属于自己的丹台,有了丹台,才能够凝聚阴阳法相,结成不朽的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