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议事厅,林志宁看着地下认真随着自己读书的大大小小的孩童或者青年,他心里也颇多感慨,他本身说来,算是个武林中人,没想到却做起了教书育人的事情。
这些孩子们学习的很认真,他们虽然穷,或者本身也不算聪明,但是很看重这样的机会。林志宁能够看的出,这并不是他们家长逼迫,而是他们自己知道机会难得,以一种几近饥渴的态度,再吸收这养分。
林志宁没打算教他们自己很熟悉的拼音识字法,虽然这样看似以后会很方便,但是那样他的工作就极为庞大,因为那需要他要编一本字典出来。
虽然林志宁能够回忆起以往学过的知识,但是并不代表他记得全部的新华字典,更别说,那是简体字字典,自己还需要转换简繁体。
这样庞大的工程,还是教于以后的人去做罢,他只是想要传下一些种子,而不是彻底化身教育界人士。
而且在他看来,《三字经》虽然朴实无华,但能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而且易于成诵,趣味性也极强,对于启蒙读物,比之枯燥的拼音要强上许多。
在此之后还有辞藻华丽的《千字文》,满篇箴言格律的《增广贤文》,为这些孩童启蒙,已然足够了。
而这些孩子们也让林志宁很满意,虽然人有贤愚,学习的进度却一点儿都不慢,经过了春暖花开,进入炎炎夏日,即使学生中最愚笨的,也凭借着不服输,刻苦努力之下,读完了林志宁全部的蒙学教程。
而这还是在他们中许多人需要帮家里干活,而且要随着林志宁习武的结果。
林志宁也没想到,这些学生们,在得到机会之后,表现的这么突出,他时常在感叹,若是自己当年有这股学习的劲道,那么他也不是一介三流大学的情形。
学生们的努力,让他多了很多自己支配的时间,考虑再三,他还是将自己学到的那些物理化学一类的知识,全部总结出来,记录成册。
那些知识毕竟是经过时间考验,也是十分适合教育的,不过林志宁也是稍有变化,结合这个时代的书籍,他编撰的书籍,偏向实用多一些。
因为他也知道,这个时代,革命者太多,但是工业力量却太薄弱,没有强大的工业,即使中国结束军阀混乱的局面,也免不了被人剥削压制的局面。
当然,这些都是他闲暇之时,顺手为之,这段时间,他最大的收获,或者付出,都是专心的磨练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