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倒真有几个老臣对齐律生了怜悯之心。
还有的则因为妒意。一个北境之行。回来后齐律的女儿便得封郡主,这次出行齐律若真的将此事办妥。
真的安抚了灾民,让百姓安居乐业。那他回来后,皇帝得给什么封赏?岂不得封王拜相?这小小的年纪便位及人臣……这想法实在让有些人觉得无法接受,所以干脆便凑了热闹,也跪下替齐律‘求情’。总之,整个大殿便因着‘齐律’二字,数年来第一次文武百官们没有分庭而立。而是齐心协力……
仁和帝见此,不由得说了刚才那番话。
有的朝臣闻之,已经身生退意,便在这时。齐律开口了。少年的声线有些嘶哑……不过说的话倒是十分的掷地有声。
“陛下,臣愿领旨前往。”
齐律几个字一出,瞬间压住了所有求情的声音。便是连皇帝,似乎也不必再高谈阔论了。
“阿律,此事可非同小可,动辄便会送了性命,你还年轻,你那女儿还未满周岁,你何苦这般想不开。”此时敢这般明显和皇帝唱对台戏的,也就只有太子殿下了。
这话若是旁人所说,皇帝自然厌恶不喜,甚至怀恨在心,可这话是自己儿子所说,而且声音一派真切。
这倒让皇帝放下心来。
他一直担心太子暗中与齐律有所往来,毕竟这个少年行事太过出人意表。而在皇帝心中,太子性子敦厚,皇帝担心自己儿子被齐律教坏。
看太子这神情,倒真当齐律是兄弟。可是齐律闻言,只是抬眼看了看太子,似乎并不领情。这表示这二人私下并无深交。这让皇帝觉得放心……“皇儿,休要妇人之仁。”“父皇,阿律还年轻,巡察使一职不是非他不可,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底下一众依附太子的朝臣不由得齐声道。
皇帝的眉头蹙了蹙。以往他倒没在意,总觉得太子还年幼,而且自幼性子便十分和善,可不知不觉间,他竟然拉拢了这么多朝臣……“皇儿,此事非阿律不可。如果旁人可以胜任,父皇如何会让阿律涉险,你当知道,父皇对阿律素来偏爱。”“为何非阿律不可?还请父皇明示?”太子似乎真的不解,一脸疑惑的望向仁和帝。
若非自己的儿子,若非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
仁和帝真的恨不得将儿子吊起来打一顿。以往议事时,太子素来听的多说的少。
常常让他担忧若是他百年之后,大魏交到少言寡语的太子手中,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却不知今日太子为何突然话多了起来。
“朝中自是能人倍出的,很多老臣都有资格当这个巡察使。
可是朕觉得殿上百官一个个墨守成规的多,便是朕选了其中一个老臣做这个巡察使,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便是放了出去,照着老旧一套,也不会有大的建树。可是齐律不同……都道猛虎下山最是凶猛。在朕看来,齐律就是只虎。
也只有他,敢一口咬向那些贪图享乐的官员,那些中饱私囊,借机发国难财的奸商。诸位觉得朕说的可对?”
皇帝一言毕……
殿上鸦雀无声。便是太子都不知道如何反驳了。他是真的不愿齐律当这个劳什子的巡察使。在太子看来,将齐律拉拢到自己麾下才是当务之急。这少年是个刺头儿,以后能助他之处良多。
相比那些老实本份的,他其实更喜欢齐律这样敢行敢闯的。
再说他也是有私心的,若是这事真的被齐律办成了,虽说此事听起来难如登天,可若这少年真的登了天呢。到时他要想收服他,更是难上加难。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他可不想待他登基之时,只有一众老臣辅佐……至于齐家家主和齐大公子,在太子眼中,实在无甚大的本事。
当初齐律赴北境之后,齐涣主动请命。
他想着好歹是嫡亲的兄弟,应该相差不多,于是将自己心腹属下交到齐涣手中,交给齐涣的任务也十分简单。只是搞清楚齐律在北境的一切动向便可。
可是最终呢?他的手下无一生还,只有那齐涣灰溜溜的回到京城……可是齐律呢,竟将北境搅了个天翻地覆,最终更是让北境一统。
据说北境那些蛮人为了感激他。
临行前还送了他几十个北境护卫。那可是随便拎出一个,都像坐铁塔。据说与大魏高手对打,都能一挑三……这样一比,两兄弟高下立现。
所以太子才千方百计的想要拉拢齐律,当时齐律谢珂夫妇携女进宫谢恩时,他本想借机与齐律私下一晤,奈何少年特立独行,竟然没有让其妻去给皇后请安……以至自齐律从北境归来后,他和齐律第一次正式见面竟然便在这大殿之上,不过这不妨碍太子对齐律表达自己的善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