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丹坐在经济系研究所三楼的一个小房间里。面前的电脑上有一篇没写完的文稿。她呆呆的看着电脑屏幕,心思却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研究生二年级的她,明年的春天,最迟夏天就要毕业了。彭丹丹的理想很明确,从研究生第一年的第一天开始,她就打定了主意毕业以后要出国留学。然后呢,最好能拿到博士学位,谋得一份大学里的教职工作。
比她大两年,现在在美国留学的一个师兄是指引她走上这条路的一个关键人物。那个师兄曾经告诉她,经济系这样的专业,在社科学科里算是基础学科,就像理工科的数学物理一样,找工作不算是热门的专业,除非你家里有门路。但作为基础学科,在欧洲和美国大学,经济系都有相当的规模和可观的研究经费,在社科学科里面,是相对最容易拿到奖学金,毕业以后也是相对比较有可能拿到一份教职的专业。
去美国大学当教授,这个主意自从第一天出现在彭丹丹的脑子里,不知道为什么就挥之不去。慢慢的就像吃了药上了瘾。她的目光集中在这个焦点上,她的世界都围绕着她运转。
过去一年,她考了托福和研究生入学考试GRE,成绩不错但算不上顶尖。彭丹丹仔细研究过她能找到的所有资料,得出的结论是,要拿到奖学金,有四样东西很重要:大学的专业成绩,托福和GRE的成绩,发表的论文,和得力的推荐人。
彭丹丹一向很努力,所以成绩在大学里和研究生阶段能算得上是Top10的学生,这方面不用担心。外语考试的结果应该也能达标。但美国的师兄告诉她,成绩好考试好的申请者比比皆是,美国的大学更看重的是有分量的论文。如果没有,最好能找到一个得力的推荐人。
论文对彭丹丹是一个大难题。迄今为止,她只发了一篇国内学术会议的论文,大概明年初会正式刊印。但这样规格的学术会议,在国际上根本就得不到承认,拿个毕业文凭绰绰有余,要作为申请的资本,却是差之甚远。
可是,论文总不能凭空变出来吧!彭丹丹主动申请过很多次,也找过系里很多的老师,但青大经济系这两年根本就没什么像样的研究项目,很多教授讲师们都在为自己的论文指标发愁,哪里轮的上她。
前几个月的时候,听说系里面分到了一个国家重点资助项目的一部分。她又找了好几个教授,最后还是空手而归。排在她前面的,还有好些嗷嗷待哺的博士研究生。王教授就对她说,小彭啊,你的精神是可嘉的,但你现在的情况,硕士毕业没有任何问题,我们还有很多博士生等着论文和研究成果要毕业呢。
如果没有得力的论文,找一个得力的推荐人就显得更为重要。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一点比起论文还要难上百倍。原因很简单,真的有国际知名度的教授,如果彭丹丹能够熟悉到让他推荐自己,论文这个事根本就不是问题了。据彭丹丹了解,整个青大经管学院,大概也就那个抱病在家,挂着个虚衔的老教授,勉强称得上有两分国际知名度。
认识Scott,最开始是在一个英语的讲座上。彭丹丹当时和他有些来往,动机和很多人一样,是想找个老外提高英文,为自己的出国梦做些准备。后来来往多了。说起自己的奋斗和梦想,Scott就告诉她,他是在美国读的本科和研究生,在两所知名的大学认识不少教授,至今都还有书信的来往。
对彭丹丹来说,她根本不可能有别的途径去认识美国大学的教授,Scott的这个说法,基本就成了她 唯一的希望。Scott承诺说,到时候他可以帮她写一封推荐信,还可以介绍她认识相关的教授。Scott的说法和彭丹丹的师兄很相似,他说美国大学的研究经费一部分掌握在系里面,一部分是直接掌握在不同的教授手上。奖学金的授予,无论是做助教还是做助研,只要掌握经费的教授决定了,就不会有别的问题。
Scott同时也说,论文固然重要,但这个世界,无论在哪里,人面比其它任何东西都重要十倍。因为申请的人成百上千,光是看简历,每个人都很优秀,都能罗列出一大堆耀眼的东西,从专业成绩,社会工作经验,到论文发表,和学习态度。但除了极少数专业上特别特别优秀的人以外,一般来说,招生的教授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品性。而这一点,很难从申请文件中看出来。但如果有一个亲近的人大力推荐,情况就会非常的不同。
彭丹丹最后被诱上了Scott的床,不得不说,他的这个推荐承诺起了很大的作用。彭丹丹抵抗过,迂回过,但最后还是屈服了。虽然在她眼里,Scott仪表不俗,谈吐幽默,博学多才,绝对不让人讨厌。但走到最后这一步,更多的是他提出的这个承诺。
东方女性通常喜欢把性和爱连接起来。自从把第一次给了这个西方人,彭丹丹曾经一度想要和他建立起男女朋友的关系。但很快的,她就发现,斯科特先生那套甜言蜜语,不知道对多少大学女生说过,而上过他床的,绝对不止自己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