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一口气调动三支部队,就是要给完颜婆卢火造成一种错觉:敌人是铁了心要进攻自己的中军大营,不仅派出两支攻击部队,而且还派出一支增援部队。
按照正常思路,面临三路敌军的进攻,完颜婆卢火应该把王堡峪的前军调回去以策万全,然后加快撤军速度,免得夜长梦多。
敌人的前军回撤离开王堡峪,自然就会让出西进通道,这才是李宪大张旗鼓调动三支部队的根本目的。
所谓大张旗鼓,并不是大鸣大放,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必须尽可能搞得神神秘秘,生怕别人知道了。这种“欲语还羞”的状态,才能坚定地人的判断。
“明修栈道”的三支部队都派出去了,接下来自然就是“暗渡陈仓”的偷袭部队出击,而且要像闪电一样后发先至,才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行军打仗最困难的并不是进攻,也不是中途扎营,而是必须进行的战略撤退。
历史上多少名将战无不取,攻无不克,总会阴沟翻船,就是在撤退上栽跟头。
诸葛亮在行军打仗方面除了百般谨慎之外,其他方面一无是处。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善于组织撤退的军事家,所以能够名扬四海,光照千古。让更加厉害的军事家曹操,也只能跌脚怒骂“诸葛村夫”出口恶气。
李宪不认为野蛮残暴的女真鞑子都是诸葛亮,能够看穿自己的全部阴谋诡计。所以只要敌人阵脚移动开始撤退,自己就能够找到机会贴着敌人的行军队列穿插出去。
离开鸭溪沟之后,李宪就再也没有说半个字,而是一直坐在宝马“血月”背上摇头晃脑。心里面反复推演自己的阴谋诡计,传令兵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公子:王堡峪一线火把连天,数千敌人乱成一团,看来敌人准备连夜撤退。营长命我回来请示,现在正是一个天载难逢的好机会。是不是发起一次突袭,把敌人的尾巴剁一截下来?起码也能够把敌人的辎重全部留下来。”
李宪一听就火大了:“回去告诉李天成那个混蛋,严格按照原定计划全速前进,天亮之前必须赶到完颜婆速的前头。同时沿路告诉方杰、司行方所部,人衔枚,马笼嚼,必须悄无声息越过王堡峪。如果打草惊蛇了,让他们三个人提头来见!”
没法子,人世间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自己心中贪得无厌的欲望作怪,让好多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所以才有欲壑难填一说。
李天成、方杰、司行方这三个家伙,年龄才十四五岁。正是天老大,地老二,我第三的年龄。面对伸手可及的巨大诱惑,他们的自持力严重不足。
李宪每次下令的最后,都要强调一句“提头来见”,不然还真压不住。这也是他一定要亲自带队的主要原因,就是担心别人出乱子。
其实李宪也明白,“提头来见”这条军令,是最大的无稽之谈。
除了上古巨神刑天之外,还从来没有听说什么人吃饱了撑的,能够提着自己的脑袋四处晃悠,更不可能提着自己的脑袋“来见”了。
金兵都打着火把忙碌,李宪这支一千人的部队悄然无声,从距离敌人两百多米的南面丘陵穿过,在日出时分已经把王堡峪远远甩在身后。
穿插部队度过了最大的一道障碍,李宪终于松了一口气,提在嗓子眼上砰砰乱跳的一颗心,终于回到了固定位置。
“通信班传令下去:让李天成、方杰、司行方所部就地吃干粮休息。不准生火,不准喧哗,不准离开密林。日落时分继续前进,明天日出之前一定要赶到落马涧!成败在此一举,让大家都小心在意。”
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更遑论是你死我亡的战场厮杀。不管是敌我双方,还是第三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也都有自己的坚持,所以就会闹出很多出乎意料。
李宪施展一连串的阴谋诡计,终于克服了最大的困难,让他依稀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所以心情也好了很多。
可惜好心情并没有保持多长时间,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再次以让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同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巨大怀疑。
消息是最前面的李天成派人传来的。
因为承担着为全军开路的重任,所以李天成派出去两个班当尖兵,前出五里探查消息,同时寻找大部队可以隐蔽通过的通道。
王堡峪的敌人准备连夜撤退,就是尖兵抵进侦察之后首先发现的。
李宪命令大部队就地休息,担任尖兵的两个班当然不能停下来,而是把探查距离放大到十五里,确保大部队的安全无虞。
没想到两个班几乎不分先后,发现一支部队出现在自己必经之路上,总兵力超过一千人。
经过抵进侦察之后,两个班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大辽西京部族军的夏侯泰所部,竟然提前赶到了攻击出发地!
这是一个巨大的变故,尖兵留下一个班隐蔽监视夏侯泰所部的动静,另外一个班飞马返回汇报这个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