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拦截
2018-04-15 作者: 格子里的夜晚
第二百零二章 拦截
云山研究所有仙人助阵,却依然无法摆脱生产效率的桎梏。毕竟他们窖藏的是仙人,而非阿拉丁神灯。一系列强大的产品,严格按照计划一批批出产。云山研究所大门外就有人在等着提货了,压根不用劳烦姜桂时等人去考虑什么物流配送的问题。
资金忽然就不成为问题了,姜桂时立刻就将脑子动到了别的方面。聂信当时交给他的任务就包括建立一个足够强大的计算机系统,为了演算聂信一直以来的一个猜测。聂信给了姜桂时一组公式以及一整套分析机制。以前研究所没有物性研究的那么庞大的资料,这些东西怎么都只能是猜测、推想而已。但现在,实验室已经有能力基于物性研究的庞大资料,来进行这样的推算了。姜桂时甚至觉得,聂信从一开始建立实验室,可能就是冲着这样的目标去的。他需要物性资料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需要将各种物质的特性全部按照自己的体系数字化,变成一个个数学模型,投入到这场极为庞大的演算中。
姜桂时的年纪远比他看起来要大。作为一个天赋不太充足的修行者,他在修行上能够取得的成果极为有限,但他的寿命还是被延长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步。现在他看起来是个五十岁出头,正值自己事业巅峰期的科学家和研究管理专才,但他已经在好几个领域留下过痕迹了。他承认自己在理论物理、数学等方面的造诣比起聂信有很大差距,可他好歹还是能看得懂聂信的公式的。那些公式指向了一些别人可能连想象都不敢的东西。
姜桂时动心了。他知道,自己其实已经不必做什么了。云山研究所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受人瞩目的独立研究机构。国内外原本还有一些想要对云山研究所的那些设备那些人做些手脚,将云山研究所变成某某不知所谓的大学的分支机构,变成他们履历仕途上的一笔点缀。可随着云山研究所接二连三地抛出重量级的产品,别人再也不敢有任何多余的想法了。灵罗戒在修行界发售引起怎么样的反应,外界不知道,但灵罗护盾这玩意的效果,大家都看得到。一个轻便的铝箱,可以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护罩,保证超过十秒的防御。光是国内高层就直接下了三百件灵罗护盾的订单,还在和云山研究所商讨,是不是能够将灵罗护盾的销售权收归国有,在保证云山研究所的收益的情况下,使其能够为国家换回一些外交利益来。原则上,姜桂时不反对这个,他知道聂信也不太在乎这些。
外界之所以从当时开始就对云山研究所侧目,就是因为灵罗护盾实际上已经具有了一些能量武器的雏形。一家高能物理研究机构,能够在能量的使用上达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让人惊叹,而是让人恐惧了。灵罗护盾是云山研究所的集体创作,可姜桂时却是整个团队的首席科学家。姜桂时原先服务的那个研究所所长,现在已经被大批大批的赞助人骂死了:怎么能放过姜桂时这种级数的研究人员,让他就那么离开了呢?从他能够主持研发灵罗护盾这点上来看,纵然他是得到了聂信的指点和帮助,在一个全新的理论架构下发挥出了自己全部的能量,可他自身的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同样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不管在什么研究机构,只要给他机会、信任和资金,他都能够出成果的。
灵罗护盾诞生之后,云山研究所的地位已经不容置疑了。可没想到,就在不久之后,“易行”系列产品发布了。云山研究所发布“易行”系列的时候,使用的产品名目是空间管理系统。这可不是什么收纳管理,而是折叠了空间,创造出了更为广阔的储物空间。看到云山研究所现在已经同时在空间和能量两个可以说是理论物理上最为艰深的领域取得了成果,并且全都付诸实用,大家的情绪远不是惊讶、惊异之类的词汇能够形容的。
现在没有人敢动云山研究所,因为云山研究所已经不仅仅代表着理论物理的最前沿研究,还代表着改变科技发展,改变人类进步步伐的一个机会。为什么那么多的科幻类影视作品里都给星际战舰配备防护罩?为什么亚空间储存成为科幻小说里极为常见的技术?就是因为对于远距离航行来说,储存各类消耗品的空间,永远是让人纠结的问题。哪怕平时大家出门,说不定都得斗争一下今天带什么不带什么,就更不用说航海航空中的各种准备工作了。易行系列产品,让云山科学院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崇高的地位了。各国科学家都在想着怎么和云山科学院联系,不管是进行学术交流也好,合作开发产品也好,甚至给云山研究所打下手,帮着他们解决一些没有人力物力去做的课题,现在看起来都不是什么丢份的事情了。
姜桂时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能够到的顶峰,也就是这样了。现在自己的邮箱里塞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只要他肯点点头,他可以同时在数十个大学挂名,他想要的所有物质条件,全都唾手可得。可对于他这么个科学家来说,这些是不够的。他想要更大的成就,更让人无法忽视的研究成果。这些,别人给不了他,但聂信可以。聂信给他的那几个公式和那套分析机制,已经为他指出了这条道路。并且,聂信是真的将这事情托付给了他。以聂信的脾性,哪怕他就是为聂信买够了服务器机组,将运算中心搭建起来,顺利运行,将来都至少有个协作研究的署名。如果他需要更大的荣誉,还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购买大量服务器,对于云山研究所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全世界没有任何机构有勇气对云山研究所进行什么技术封锁。整整六个集装箱的各个型号的电脑很快就送到了云山研究所,一点点地装进机房。同时,为了给服务器机群以及相匹配的散热系统供电,新的风力发电机组也树立了起来。姜桂时乘着现在云山研究所风头正健,没有人敢来捣乱,直接将风力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扩展到预计总用电量的一点五倍,以后再也不用依赖国家电网了。
将数学和逻辑方法转化为复杂的程序组,姜桂时以前也没少干过这类事情。研究理论的家伙现在不太可能不会编程,最多就是在程序方法上有不同的倾向而已。姜桂时学过许多学科,除了掌握基本的程序方法之外,也了解怎么样才能够让编制出来的程序适合于进行开发的项目。仅仅大量生成数据组,显然是不行的,对着大堆大堆的数字,很容易让人疲劳。图表化的研究报告,虽然看起来是不那么专业,但却大大有利于提升研究效率。由于聂信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演算,查询各种演算结果必须快捷可靠,最好还能给出可以参考的其他数据……姜桂时想明白了聂信的需要之后,就开始着手进行编程。有了些什么进度,也都会第一时间和聂信沟通。
姜桂时的工作热情让聂信很满意。由于在比赛里的领先地位越来越稳固,哪怕他并没有穷凶极恶地去扩大优势,可沙漠本身就是他的盟友了。不少车子抛锚,不少车手和车队因为耐受不住比赛的严酷而崩溃了,还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事故等等,等到聂信快要抵达直布罗陀海峡的时候,还能留在比赛里的车子只有四十七辆了。不过,即使有着如此之高的退赛率,极限赛车还是创造了体育比赛转播、节目收视、广告销售等等方面的诸多纪录。这种严酷、铁血的比赛,让不少人血脉贲张,甚至希望将这样的激情延续到日常生活里。几大车厂都推出了带有明显的极限赛车风格的车型。
其实,最受观众欢迎的还是猞猁系列车型。但聂信他们自己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生产,最终还是决定和德国一家车厂合作,推出了极限赛车“猞猁”限量版和公共版。公共版当然是徒具外形的玩意,越野能力虽然不差,动力和架构也都有推陈出新的地方,可要说能跑极限赛车,可就是扯淡了,各项性能指标比起聂信的车子,大概连三分之一都未必有。限量版性能虽然也相差很多,但至少有几项技术是让人惊喜万分的:球形刹车系统和动力分配系统。这两项技术是猞猁能够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动作的关键。这家德国车厂为了避免自己的尴尬,发售的时候就说明了,对猞猁限量版,厂家无法提供维修服务……坏了要修,一律都得付钱。各个汽车保险公司也都说明了,猞猁车型的限量版,在保险理赔上将不执行统一标准。对于普罗大众的驾驶技术,厂商和观众似乎都不怎么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