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365书包 > 独妻策,倾城花嫁 > 第234章 亲事

第234章 亲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人家给你脸面说是商议,你还真当是商议呀。

说到底,四姨娘就是个妾,哪怕是温子群的妾,在温青夫妇面前这也是没地位的。

四姨娘可不敢没个分寸。

温绿道:“大\奶奶让你拿主意,还是问问阿檀,看他怎么说?”

一商量,四姨娘与温绿就去了竹苑。

温檀刚歇下,正要起来,四姨娘进了内室止住他道:“七爷且躺着,我和你七姐说几句就走。”

温绿斥退了温檀近身服侍的书僮和婆子。

四姨娘讲了梁氏唤她过去说的事。

温檀道:“我已经与大哥说了,我看中了梁十。”

“梁十!”四姨娘惊呼一声,回不过神来,不是说与温檀议亲的是梁八、梁九,怎变成梁十了。

温绿迭声叫“好”。

四姨娘回过神来,“梁十的大姐是你大嫂,她又有梁秋阳这样的兄长,父亲又是知州大人,是真正的官家小姐!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配得上你的……”

温绿觉得好,可是转而就想了一个问题:“大嫂嫂会同意么?梁十现在可也是嫡女,而且又有个那么出息的哥哥。”

温檀无所谓地道:“若是成不了,就不订亲呗,我正好可以安心读书。”

“对!对!待你考出个功名来,这官家小姐还不得由着你挑。”

四姨娘和温绿夸着温檀的决定。

而桂院里,梁氏则犯愁了,这根本就不是早前说的,怎么就偏离了预想呢。

要真是把梁十许给温檀,这二房、三房的人心里肯定要落埋怨,尤其是梁八、梁九两个分明就是看上温檀了,虽然有父母命、媒妁言之说,可对梁八、梁九的心里阴影是一定造成了,会让她们觉得是梁十抢了本应属于她们的良缘。

温青轻声宽慰道:“十姨妹和阿檀都还小,这件事暂且作罢。回头你就与二婶、三婶说,阿檀要安心读书,等过几年再议。”

梁氏道:“万一梁八、梁九要等下去呢?”

“她们都还是孩子。”

梁氏摇了摇头,“有时候一个执念就可以等一生,你不会懂女子的。”

“大不了,我们帮着她们寻上一门好亲事,到了那时候,二婶、三婶也不好拒绝。”

“哪有这么好找的亲事。二叔是秀才,三叔又做着生意,正因为这样,官宦人家瞧不起,商户人家他们又看不上。寻个小吏人家,倒也勉强得配。可你的七弟,你的身份,可不是寻常小吏……”

温青可有个要做雍王妃的妹妹,因着这儿,温檀的身份也会水涨船高,再有个温青这样的镇远候府,对于梁家二房、三房来说,温檀就是最好的了,可以说他们目前根本就挑不出毛病。

梁氏轻吁了一口气,“得了空,我回娘家一趟,这事儿还是让祖母拿主意吧。四妹妹三月二十八就要及笄了,我先帮衬着把她的亲事给应下来,今儿与红弟妹闲聊,她倒提了几个合宜的人家,倒乐意帮忙保媒。到时候我问问二叔、二婶的意思,要是能成就定下来。”

又过了两日,梁氏便备了礼物,带着梁婆子、碧柳等人回娘家去了。

闲话一阵,梁氏便与梁老太太说了温檀的选择,她觉得这事没必要隐瞒。

梁老太太沉默了良久,她听梁小太太说过温檀,梁秋阳回来后,她也打听过,梁秋阳对温檀的评价倒颇是中肯:举止得体,饱读诗书,不卑不亢,配得堂妹,只是担心堂妹配不上他。

四条腿的蛤蟆遍地都是,十二岁的秀才少见。

沉默,良久的沉默。

梁老太太心下思忖了一番,温青的情况,她也是知道的,其实将梁秋霜许给温檀利大于弊,温青没有特别亲厚的兄弟,这样一来,无论是对梁氏还是对梁秋霜都是助益,姐妹二人做妯娌,这是少有的缘分,更难得温檀相中了梁秋霜。

梁老太太拿定了主意,对婆子道:“把小太太请来,我有事与她说。”

不多会儿,梁小太太到了。

梁老太太道:“前几日在镇远候府吃酒席,温七爷看上小十,我的意思呢,先让秋月私下替他们二合合八字,若八字相配,秋阳会试之后就替他们订亲。”

父兄皆是官身,梁秋霜就成了真正的官家小姐。

梁小太太愣了一下,她是见过温檀的,只是她不敢想,因为她是丫头出身的姨娘抬成平妻,哪敢与二房、三房的人斗。

梁氏暖声道:“祖母是不是还得问问十妹的意思,她要是不乐意……”

梁小太太忙道:“她有甚不乐意的,长姐是未来的婆家大嫂,大姑奶奶打小就疼她,有好东西更没忘她一份。”

她乐意啊,瞧温檀那模样、才学,定是有出息的,否则二房、三房的人不会争抢着这个女婿。

她不敢争,但这是老太太的意思,就算二房、三房的人有意见,也不敢对老太太不敬,更不敢反对老太太的决定。

梁氏道:“你还是问问十妹,免得她心里不舒坦,若是她不乐意万万不可勉强。小娘可别糊弄我,过些日子我是会亲口问她的。”

有婆子在外头道:“老太太、大姑奶奶,二太太、三太太来了!”

梁老太太笑道:“定是听说你回来了,过来凑热闹的。”她对梁小太太道:“梅娘,预备一桌酒席,大姑奶奶难得回来一趟。”

梁二太太笑语晏晏。

梁氏招呼她落坐,这才道:“二婶不过来我也要让下人去请你。这几日,我帮忙物色了几个少年才俊,倒与四妹妹相配,有的是温家二房我红弟妹相熟的,有的是我婆家二婶相熟的,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

温红妻提的这两家,一个是温红的同窗,有二十一岁,早前

订过一门亲事,女方未等过门就病逝了。另一个是温红妻娘家的舅家表弟,今年十八岁,是京城东关县知县的嫡次子,兄弟三人,在家行二,正预备着今年下场参加会试。

董氏提的这一个是她手帕之交好姐妹的儿子,是嫡长子,上头有两个姐姐,父亲在任上病亡,家里有良田千亩,底下还有一个弟弟,是个秀才,今年十九岁,因守父孝误了议亲,去年冬天孝期刚满。

梁二太太一家家地细细询问下来,便有了一番计较。东关县知县这家似乎不大乐意,梁二太太不想让女儿远嫁他乡,这东关县知县都是南方人,这当知县都是三年、六年任期一满要升迁调动的,且听着这嫡次子似乎读书很一般,十八岁了连个秀才都不是。

另两家听着条件,家中底蕴,或父亲为官,或祖辈为官,而男子本人都有些才学,家里也过得宽裕,不算是大富大贵,却也有小有家业。

梁二太太听着就比早前其他人提的要好,心下很是满意,说了一番感谢梁氏的话,又道:“看何时合适,先让我瞧瞧人,若是能成,就先定下来。”

梁氏道:“正好这两家都是京城人氏,一个家在西山县,另一个是王堡镇人氏。二人近来皆在京城读书,若是你想见,我让婆家二婶想想法子。”

梁二太太也与董氏相熟,听了梁氏这话,不好意思地道:“你大着肚子还替秋澜操心,这样罢,我自己去城南温府寻温二太太商量,到时候请她出面帮忙。”

梁三太太见这边事谈罢,便急切地道:“大姑奶奶,我家小九与温七爷的事如何了?”

梁老太太正色道:“我与秋月说过了,待秋阳会试之后再提这事。他们都还小,不急在这一时。”

梁三太太应声“是”,得意地望向梁二太太。

梁二太太只笑不语,心里却暗自琢磨着梁老太太这话里的意思。如果梁秋阳会试得中,再提亲事,梁家也要好听些,只是自家长子梁秋海还没个功名,怕是对两个女儿的亲事也有影响。像梁秋月这样的高嫁,可不是人人都能遇上的。

接下来几日,梁二太太一门心思张罗着长女的亲事,往返于城南温府,高家、王家各有优缺,都去瞧了一回,却拿不定主意,这两家人倒有意与梁家结亲。

两家乐意,自然是听说梁秋澜有一个做镇远候夫人的堂姐,而且还有一个做知州的伯父,更有一个京城解元堂兄,最打动人心的便是“镇远候”三字。

梁二太太想了两日,这才到了镇远候府拜见梁氏,想请梁氏帮她拿过主意。

“高家在西山县高庙镇上,家里有二百余亩田地,兄弟四人,说的这位高六爷是家里的嫡次子,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原是庶子。大哥已经娶妻纳妾,按照高家祖训,嫡长子要分一半的家业,嫡次子只能分到三成家业,剩下二成由庶子平分。他够倒霉的,十三岁时原订了一门亲事,那女子未到及笄便没了。之后,高六爷的母亲又病亡,守孝三年,就拖到了如今也没订亲。现在,家里当家作主的是他大哥大嫂。老爷虽在世,却是不管家中琐事的。上头还有一个姨娘,还算年轻,今年还不到三十岁。

王堡子镇上的王七爷,原是镇子上的大族王家子弟,他们这房是旁支,还有一个大伯帮衬。王二太太育有两女两子,又有姨娘生了两个庶出子女。王二老爷在任上病亡之后,王二太太便回了京。王七爷瞧着是长子,因上头是两个嫡姐,打小就被父母骄纵着,也有些纨绔性子,听说读书上头还不如嫡次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