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巧合,肯定是三房在大房、二房的联手打压之下,终于支撑不下去了。
所以二小姐,才会派出门下的管事老熊,去向三老爷留下的族外助力求援!
光看燕氏这几个月来,从原本的忍气吞声封门闭户的低调,突然变的有恃无恐肆无忌惮的张扬态度就知道了。
这是在故意挑衅,好让他们出手落下把柄!
然后再施以雷霆手段,彻底夺取大房、二房手中的继嗣权,一举拿下燕氏的家主之位!
搞不好三老爷的外出游历,根本就是个幌子,没准他本人就潜伏在那牛家村之中也说不定!
果然是这样没错了!
知道了“真相”的燕氏宗族,自然不敢再胡乱出手,唯恐那位有些神秘的三老爷,还留有什么后手等着他们。
可不管怎么说,就此坐以待毙肯定是不可能的。
在局势明朗之前,就算无法直接出手对付三房,可必要的试探却是免不了的……
“首领!”
随着那名传讯的战卒,赶到麸子城外城城门楼上的白玉瑾。
对向自己行礼的“麸子连”大队长点了点头,扫了对方蛮牛甲胸口上的铭牌一眼,赞许道:“秦越二大队长辛苦了。”
“不辛苦!”
那被白玉瑾夸赞了的大队长,激动的“啪~!”的一个立正,抬头挺胸的大吼:“为首领效力!”
现如今整编改制之后的“麸子连”,总共有八百余人,分成了三支大队。
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一支大队负责驻守南岸营地、一支大队负责守卫麸子城,另外一支大队则在进行日常操练的同时,还要负责麸子城周围地界巡逻的任务。
而区区八百多人,肯定是无法保证在一天十二个时辰中,能够不眠、不休、不间断的,将这么大的守备范围,护卫的水泄不通的。
所以为了让他们,能够有时间轮替修整。
白玉瑾将名义上的两支辅兵连队“后勤连、辎重连”,跟“麸子连”以“一加二”的形式合并在了一起,合称为“麸子营”。
也就是“麸子连”的每一名体魄强度,达到了一石以上的战卒。
都担任最基础的团队单位“战斗小组”的小组长,分别带领两名还未“脱丁入壮”的“后勤连、辎重连”壮丁辅兵,来以执行日常守备任务。
至于白玉瑾能够一口叫出对方的名字和兵衔,倒不是他记性好,能认得麸子营的两千五百多人。
而是整编改制之后,白玉瑾给他们都配上了肩膀上的肩章、左臂上的臂章和胸前的铭牌。
所谓的“铭牌、肩章、臂章”,都是以铜片打制。
铭牌上面,简单的记录着人名和编号,例如“秦越:112-100-00”。
“秦越”自然是对方的名字。
“112”指的是“第一营、第一连、第二大队”,而“100-00”则是对方的“大队长”身份。
如果是他辖下的中队长,则是“某某:112-110-00”,支队长是“某某:112-111-00”,小分队长是“某某:112-111-10”,一直到最基层的战卒,就是“某某:112-111-11”。
全称就是:“第一营、第一连、第二大队、第一中队、第一支队、第一分队、一号战卒”。
至于“肩章”,则是“一根矛、两根矛、三根矛”,分别代表“战卒、小分队长、支队长”等兵衔。
再往上还有交叉的“一戈一矛、一戈二矛、一戈三矛”,分别对应“中队长、大队长、连队长”,最高级的“营队长”,则是一把“战戟”。
“臂章”最简单,主战的“麸子连”是两把“矛戈”,与一束“麸穗”交叉的三叉图样,而“后勤连”是一块盾牌图样、“辎重连”则是一辆拖车图样。
如此一来,麸子营的战卒们,即便是互相不认识,眼神一扫肩章、臂章和铭牌,就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名称、所属单位,这也便于上下级之间的互相行礼。
这玩意,如果不是内部人,不说那奇怪的,根本没人认识的数字,光是那复杂的编号,就能让人弄不清楚他们的所属。
“稍息!”
见秦越二大队长很是激动的模样,白玉瑾满意的笑了笑。
“什么情况?”
一边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边问道:“弄清楚了是什么人要见我了没?”
“报告首领!”
秦越再度一扣脚跟,这才汇报道:“是临江城楚氏的楚卫,他们的统领,要求从咱们的‘南营渡口’过江。”
“楚卫要从咱们的渡口过江?”
“楚氏不是经营船运的世家么?”
“他们自己的码头和渡口,遍布这大青江上下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