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三才亲率大军和北海联军对峙,而大秦派出的五百万大军很快就吞并了整个边缘地区。北海家族的边缘地区是在领地的北部,在完全占领后就从北向南压迫。那些部队实力还要略逊正规军,部队只是以规模压迫,让那些国家不战而降。
五百万大军向南又推进了千里,联军不得不分出四百万军队前往阻拦。在大军推进的过程中,先后吞并了二十几个国家,招纳了千万降军,稍事精简整编后,却也达到了千余万大军,而且,南方边境也绵延上万里,四百万联军根本无力驻守,只能让第二拨联军前往。
北海家族一边催促其它两家迅速调动联军攻击大秦,一边组织第二批一千多万的联军分别赶往东、南两条战线,并让前线的联军全线采取守势。三家组织的联军都超过了三千万,只要三家同时攻击,大秦的军力自然不够使用。
徐三才自然也明白大秦不可能同时应付三面的强敌,唯一的胜算就是拖住两拨敌人,尽快击溃其中一批。大秦的战争一向可以让自己更壮大,只要占领了更多的领土,拥有了更多的军队,才能逐一将其余的敌人各个击破。
徐三才让军方晋级从训练营征调了大批兵力,又在全国紧急征召了部分兵力,将部队招兵标准降低到大战师的水平,这让大秦晋级征召到了近两千万士兵,分别增援大秦的西线和南线边境,而在北部战场有两千多万正规军和六百万精锐部队,以及五万超级精锐。
徐三才让西线和南线完全采取守势,而他则亲自指挥北线的战争。虽然边境线漫长,但联军最终选择镇守的战线只有靠近大陆中心区的近三千里。但饶是如此,战线还是拉的太长,有二十几座边城需要派兵镇守。
而先集结的两千万联军还需要分兵抵御北部大秦军队的蚕食,如今在边境只有一千六百万联军。为此,联军不得不再次收缩战线,将防线锁定为靠近大陆中心区的两千里,集中兵力守住最重要的地区,等待第二批北海联军的到来。
但大秦部队早就严阵以待,怎么可能任凭对方从容调整兵力,当联军放弃了八座靠北侧的边城向南集结时,徐三才立即让大秦部队出击,半路阻击联军。秦军如今的实力已经不弱于联军,大秦的精锐部队个体实力更在联军之上,甚至比超级大国的精锐也不遑多让。
联军调动的总兵力只有不足五百万,徐三才调动了一千万正规军用于拦截,而同时还派出两百万正规军围攻位于中央的一座边城。这座边城西北就是超级大国大夏的领土,位于整条战线的中部偏南,是联军防线的最重要的边城之一。
由于兵力不足,镇守这座边城的联军只有不足百万,当大秦部队开始围攻边城时,大夏军方立即要求其它边城的联军前往救援,并组织了国内尚存的部队和刚组织的联军前往救援。虽然守城大占便宜,但大秦有神殿法师助战,让联军的防御显得岌岌可危。
然而,联军之所以可以守住边城却并非是因为他们顽强的防守,而是因为大秦的攻击只是佯攻,实际上是为了围点打援。大秦两百万正规军做出了围攻的姿态,六百万精锐部队却是用来围剿前来救援的联军。
大夏之所以全力救援是因为这座边城的重要意义,首先它是大夏的屏障,一旦被大秦占领,大夏的领地就直接暴露在大秦的攻击面前,大夏的本土也就会遭到战火的蹂躏。而且,这座边城的失守,也会造成整个防线的崩溃,联军将被一分为二。
大夏组织了两百多万新联军和五十万大夏军队,从其它边城也总共抽调了二百万军队,那些联军分别集结到被围困边城南北两侧的边城,联军不但要救援边城,还计划里应外合给大秦部队一次重创,打击大秦的士气。
然而,大夏如今可以调动的兵力远比不上大秦,而且,兵力分散,集结需要一定的时间,就算是完成了集结,援兵也是分为三处,而最快的一批则是从大夏国内赶到的援军,兵力接近三百万,大部分是由各**队组成的联军。
临时拼凑的联军不但难以做到协调统一,而且实力和装备也参差不齐,其中最强的当然是大夏的部队,有三个大国派出的部队实力最弱,总数超过了百万,让这批联军的实力大为下降,而大夏为了救援边城让联军一路急行军赶来,也没时间让多国部队磨合。